我們「不要使用評價式語言了」好嗎?
伴侶溝通學後實作,我從來不知道,自已說話是會扎傷人的,當打開對語言的敏感度時,我們「不要使用評價式語言了」好嗎?。
※本文是來自於張恩嬅老師的影片心得
如同今天分享的影片,我不知道在別人家的情形,但在我家就是如此,而且這件事是無聲無息悄然而生。我覺得在語言使用上最恐怖的事情是「當有人跟你說這樣不好,但你理解不清楚,到底那裡不好」,我自已就是這樣子。
我也遇過很多的好朋友跟我說「你說話太直接了」,也有人說我「你不該這種口氣跟家人講話」。這些文字我都知道,但無法懂那是什麼,從這隻影片我知道為什麼了…,讓我成為我現在這個樣子,其實是生命中所有的人都貢獻了一部份。
家裡人的說話方式,是會模仿的。
在我剛成為媽媽時,是我最想改變自已的時候,我跟我先生開始參考書籍或是親子教育家的視頻,想學著給小孩正向的影響。其中包含了專家分享「我們可以語速慢一點,蹲低在孩子的高度,我們要先說出孩子的需求,同理他的情緒」。是的,我們模仿了二次就失敗,沒學起來。。
周慕姿老師的伴侶溝通學,讓我懂了,也影響我的語言行為了。
讓我從「學不會」到「學會」,這中間的差異是從底層的價值觀重新建立,開啟了語言分辨能力,進而影響說出來的話。這個語言分辨能力展開後,原來我們在伴侶關係,無形中用最多的是「評價式語言」。
什麼是「評價式語言」。譬如我希望先生主動去洗碗,我可能會說「你做什麼都要人家叫,都不主動去洗碗」。當你聽見這種話時,你有什麼感受?說的人是很解氣,但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有人洗碗,但這樣的話,真的會讓人去洗碗嗎?
周慕姿老師讓我們想,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。可以達成我想要的事物,我可以用什麼樣的語言,那個語言就是「正向式語言」。
當因為這門課搞懂了語言對人事物的影響時,忽然那些曾經讀過的親子教育要訣,就結合在一起了。彷彿就是 伴侶關係好=家庭關係好=親子關係好 。
昨天,在兒子一次不聽話的狀況下,我蹲下與他在同樣的視線高度,我語速緩慢,試著說出他的想法,再說出我的建議。然後,我成功了讓兒子從不聽話的狀態變得聽話的狀態了。這次我知道「這不是模仿」,而是終於懂,原來這件事,應該要這樣子做。
也有一種感受,原來那些夫妻和諧的家庭,能讓孩子情緒比較穩定的父母,他們其實懂一些我們不懂的事。還好,我今年從大人學這裡學到了這些很重要的事。
今天分享的影片,讓我們理解到家人之間是會模仿的。我相信這隻影片是希望我們意識到要「停止」,停止我們那個不是很好的語言行為,但如果你有那個意識,但無法改變行為,也許需要的是更去理解我們行為心理後面更深層的價值觀。
另外覺得張恩嬅老師,真的演的很傳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