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案大人學內訓,讓我學到的事

我想我只是目標清明吧。一開始把大人學的課程提案到公司,是一種分享,那個時候就像知道「一個寶物」而別人不知道,想告訴別人「我知道那裡有好東西」。到後來我真正提案成功的時候,我的提案不是提案,而是純粹想挑戰「我有沒有辦法說服別人」。​

去年開始來大人學上課,一年之間就從讓人覺得「三觀不正」變成「有人喜歡我的分享」的人。​

其實我一直都是一個欠思慮的人,很常感覺到「這是好東西」的時候,就想告訴別人,於是當我覺得大人學是好東西的時候,我開始告訴周遭的人,但是我得承認,那個時候的分享,或許只是感覺「指點別人」有那麼點小小優越感。​

我一開始先跟朋友分享,到後來我漸漸的在公司分享,當我開始在公司分享的時候,我的心態已經轉變成「利用告訴別人我有在上課」,來降低別人對我「工作突破表現」那份「訝異」的焦慮感。當一個人變得跟以前不同,其實會讓人抗拒,但我告訴大家說「我有在上課」反而會讓大家安心「喔~原來你是因為有上課」,因為恐懼是來自「搞不清楚事情」的來源,這是我的推論。​

本身的天性「愛分享」加上後天的沈思「有沒有機會改變公司」,於是我半年前就經常叨擾大人學的企業內訓的業務,拿了很多次的課程提案書,但是沒有一次成功的。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提案,要怎麼樣才能說服老闆「點頭同意大人學當我們的內訓課」?我覺得是「全局的考量」。​

我的家人對我說「你就是最好的案例了,老闆一定是看到你進步很多」,我說「不,這不是老闆的思考」,因為老闆的思考就是「全局的考量」,我在做提案的時候,並不懂什麼叫全局的考量,而是當提案通過的時候「突然明白,這就是全局的考量」。​

什麼是「全局的考量」?​

去除「期待」​

衡量「需求」​

輸出「觀點」​

▌去除「期待」​

我知道「大人學是好東西」這並不能說服任何人,就因為我「知道」,所以我偏頗,我會有立場,「去除期待」其實是指自己對這件事的期待。於是我不說任何「好壞的評價」我只講「這幾家單位,他們的課程效益是什麼」。​

▌衡量「需求」​

這件事,其實是大人學的業務讓我懂的事「你們真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」。當我們聽到一個關鍵字「溝通」,就會急著做「連結」,就像小時候被訓練的「連連看」,看見山就急著連到山,連錯了「不是老闆要的」再回過頭來抱怨老闆「沒說清楚」。​

其實這世界上存在的議題都很廣,每個議題當遇到不同的人事物都有不同的面向,譬如溝通,是「人事物」的那一個環節?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​

▌輸出「觀點」​

我就是反覆的問自己「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麼?」而展開了思考探索。承如上面所說的「這個世界的議題都很廣」,我既不是專家,也不是學者,不可能短期間形塑出一個知識架構,但我們可以有「我們的觀點」。​

搜集資料、去除偏見、衡量需求、呈現資料與觀點,當提出的觀點與老闆的觀點相交的時候,提案就過了。​

而我提出的其實是一個最貴的方案。​

提案大人學到自己公司對我有什麼好處?曾經我覺得「如果大人學的課程能導入公司,那麽是不是能改變這間公司」、「公司好了,是不是我就不用離職」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,到最後整個提案的過程,我覺得我只是在挑戰一件事「我有沒有辦法,靠自己的所學,說服別人也覺得這個"好"」。​

最後,希望疫情能控制住,警戒標準第三級的時候大人學都要斷炊了,非常擔憂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希望延續相信思考的信念,在孩子身上

Next
Next

我不擅長的家事,其實另一個人來做會更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