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樣我就懂了,與母親的相處策略

「戀愛大人學」的第二個收穫。關於我如何與自己母親相處的策略。當我們彷彿清楚了「自己的目標與局勢」之後,就能做得到「怎麼當一位溫柔的女兒」。​

說這個故事前,我先交代一下我自己。我是因為上過了周慕姿老師的課程,而開啟了「自己去個人諮商」的這條路。會毅然決定去諮商,是因為我跟自己的母親相處有很深的困難,回憶那個當下,我是一人獨自流著眼淚,躲在沒什麼人煙的咖啡廳,按下了人生第一次打給諮商所的電話。​

然後,經過了三個月共八次的諮商,我終於感覺與自己的母親相處起來,有了許多的放下。而這個過程中,諮商師曾跟我聊過一個「家庭的位置」的議題。他說:「每個人在家裡,都有屬於他的位置,而我媽媽在這個家並沒有位置」,他說這是一個警訊。​

「家庭的位置?」對我來說很抽象,我不太懂,諮商師有提供我幾本可以參考書籍,但我並沒有去深究。而這個「家庭的位置」,就在戀愛大人學這堂課中看見了,我看見了媽媽在這個家的位置,而且非常清晰。​

媽媽是這個家,位階最低的人。​

我的媽媽是個非常辛苦的人,年輕時就獨自撐起一個家,從事過水泥小工、幫魚販剁魚、高爾夫球桿弟,會這麼辛苦,是因為我的爸爸除了金錢上為難她,精神上也為難她,她是個滿身傷痕的人。​

媽媽退化的很快,才五十出頭,就發現她在工作、社交各方面都有障害,她很孤單,她不想一個人住,於是她來到我與先生的家,當起了我孩子的保母。一個滿身傷痕的人,不知不覺中,也使得我的成長滿身傷痕,我們住在一起的日子,非常容易起衝突,直到我去諮商之後,才感覺稍稍放下了。​

當Joe在戀愛大人學中,教導我們使用「位階圖」時,我也看見了我們家的位階圖,我們不是想要不尊重媽媽,這是很「自然而然」就排序出來的事情。一個人在一個家中,能不能夠解決問題、能不能夠使生活更好,都決定了位階。​

媽媽沒有錯,只是她從來都沒遇到過「好的指引、好的老師」,所以她的位階停在那裡。​

位階低不是不好,而是更要好好的對待她。Joe說位階低的人「最容易累積的是仇恨值」,而我們的習慣,則是特別容易直接的「指責與遷怒」。以為指責與憤怒能夠使「位階低」的人不要再犯錯,但其實完全是錯誤的。​

Joe說的是仇恨值,我感覺也相似於我們平常說的「情緒」。情緒這種東西,只有內在強壯的人,能夠使得它「來的少,去的快」。而位階低的人,伴隨而來的也是低度的情緒消化能力。情緒出現了,就不會自然而然的消失,而是轉嫁。​

所以,每次媽媽做錯了,我以為斥責有用,而其實只是累積她的情緒,而這些情緒,都一點一滴的轉嫁到我的孩子身上。媽媽其實很愛我的孩子,能用說的不會拿起竹子,但當媽媽有情緒的時候,她其實不知道,她現在拿起的竹子,其實是在宣洩情緒。​

當我在「戀愛大人學」看懂了發生在自己家裡的事的時候,我也開始能夠緩和下來,進而讀到媽媽的情緒。知道自己的目標是「幸福」,知道自己家中的「局勢」,然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做「才能夠幸福」。​

我收起了指責、收起了遷怒,讓自己停下來。​

我覺得這是很神奇的事,我們都知道應該要當個溫柔體貼的「媽媽的孩子」,但我們其實靠的是壓抑,壓抑的演出那個我們期待的角色,而當我們看懂局的時候,那個不是演,而是策略。​

寫給每位在家中迷惘的孩子們。

Previous
Previous

為什麼我們要看懂局勢,因為不要逆著做了

Next
Next

這是一個平凡的我,不平凡的成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