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接觸什麼樣的人,你就會怎麼思考
阿婆問我:「你去大人學,你們變得有話聊齁?」,而這裡的「你們」指的是「我跟我老公」,阿婆覺得我老公最近很愛生氣,而我好像對老公的生氣免疫,還能陪他抒發幾句。她覺得是我們有共同的話題,所以有這樣的結果,而我覺得大人學只是一部分,而不是導致這樣結果的全部。
我家阿婆(我媽媽),說起話來一直是期待一種「驗證」,就像是「1+1=2」這種驗證式的答案,而我以前也是這樣子看待人生的問題,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事,都有一個標準答案,而其實「沒有」。
阿婆說我聰明,所以可以思考、論述、申辯、學東西,而阿婆覺得她不聰明,所以她學不會都是正常的。而我其實覺得都跟「聰明無關」,而是跟教育、接觸的人、思考模式有關,就像阿婆的思考模式就是「1+1=2」她覺得眼前所見的東西,都有一個原因導致,就會推論「使用這個原因」就會有效。
所以阿婆覺得:
使用大人學 > 夫妻有話聊 > 面對有脾氣的人 >也能好好說話 >大人學對夫妻相處有效。
而為什麼我能夠分析這些,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思考,而我覺得這樣的思考就只是一個來源「家庭」、「教育」簡單的說「你接觸什麼樣的人,你就會怎麼思考」,而阿婆年紀大了,這樣從以前累積下來的模式,估計不會改變了。
那對於阿婆說「我在我老公有脾氣的時候,還能活的好好的」,就只是因為「我換思考方式了」,不會從一個「因果關係」來面對「人的關係」。
而到大人學上課只是個開端,那個開端讓我改了思考模式,然後延伸學了人家說的「換位思考」、「同理心」、「停等」、「看懂局」到我最近接觸的「薩提爾」。而夫妻的問題,常常又在於我們自己有很多期待,錯誤的以為那個期待洞填滿了,那麼我就會開心、滿足,然後一點點察覺到「一個人的期待,終究是自己的路」。
所以「對於那個一直在生氣的老公」會不會覺得很討厭,確實「會」,只是因為我知道可以用「很多的方法」去想這個狀況,所以我就有了「很多的招數」可以使用。我不一定會在老公愛生氣的時候放軟態度,也不一定會硬起來罵他,更可能也不會去溝通。
人的問題,就像雲朵變化萬千,頂多只能抓個大概,而不可能每次都用同一招。
這樣的我,我不過只是十次吵架變成四次,我不會是婚姻大師,我只是對於自己經歷的人生有點心得,共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