埋藏在內心的秘密,原來是有根源的

Podcast節目「哇賽心理學 EP24」談依附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就知道自己「缺少一塊人性」,我對於離開世界的親人,幾乎不會難過,甚至假想自己的媽媽離開的那天,我也不會害怕。我怎麼這麼沒"人性",原來是因為我是「依附創傷者」。​

在小時候,就面臨媽媽離開還有媽媽自殺。​

現在的我,其實都知道「媽媽在年輕的時候」有很多的不得以,她情緒失控打我,是因為她面臨周遭所有的人都指責她「妳沒把小孩控制好」,而我小時候又特別頑皮,或許是因為爸媽都很忙,我沒有教養,也不守規矩,我不是一個體貼、安穩的小孩。讓媽媽面臨爸爸脫序的行為之外,還要費盡心思管教我。​

小時候外公過世,到這幾年外婆過世,曾經照顧我一陣子的外婆,其實我內心的秘密是「外婆過世,我一點也沒難過」,一點都感覺不到難過的自己,還隱隱覺得「我怎麼那麼冷血」,外婆對我應該是有不同的情感連結…而我真的沒感覺。​

節目中翁士恆教授說起的「依戀理論三部曲」,恰巧說明的例子,就是我童年面對的經歷「媽媽離開、媽媽自殺」,原來像這樣「父母當下只能這樣做的事」會對一個孩子的「依附」是有影響的,而那個影響就是行塑出「我已經不怕你離開,因為我沒有感覺」。​

現在的自已,知道媽媽不是故意,這都是不得以,但我也知道,也感覺到,我不太可能改變自己的「依附創傷」了,我所能做的只能好好的學習「更好的溝通」、「更好的教育方式」,使得我周遭的人「不要延續一樣的故事」,給自己的孩子,允許自己悲傷的能力。​

在我老了,走了的時候,孩子能為我難過,並且從失落中重新建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。​

翁士恆教授的口條清晰,解說很容易理解,好奇「依附」在說什麼的人,可以聽聽看。我自己現在是還沒有餘裕讀「依戀理論三部曲」,但未來也許有機會。還有,我並不是要檢討自己的媽媽,因為在那個當下,媽媽不這樣做,她可能真的已不在世上了。​

一點點的自我探索、一點點的自我了解。​

而人生光是能一點點的自我了解,就很值得了。

Previous
Previous

能寫的時候就寫,活在當下的勇氣

Next
Next

發生在童年的故事,所以,我不是天生被討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