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心者說目標 (續)

心之所向怎麼找?從曾經放棄的事情找

上一次分享了目標這件事,我說「目標如果牴觸了心之所向,就很容易被放棄」,所以目標要連結心之所向。然後,有臉友問我「找不到心之所向,怎麼辦」。我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「從曾經放棄的事情找」。

我們都有曾經想做,但最後放棄的東西,那也許是一個習慣、一個計劃、一個學習、一本書。每一件曾經想做的事,背後都有一個自己的夢想,它可能是想改變自己的痛點、或是追尋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譬如,當大家都說「原子習慣」是本好書,有些人讀完了,也有些人沒讀完。驅使你打開這本書,是不是期望能學到新東西來改變自己的人生,而你期望的其實不是那個知識,而是進步自己。

但是誤以為「看完這本書,可以改變你自己」,你期望的其實是進步自己,而進步自己不是只有看書,還有很多方法。有時候沒看完一本書,是因為看書的行為或是看這樣內容的書,牴觸了你的心之所向,然後放棄了。

然後你就要去想,被你放棄的那件事,到底牴觸了什麼?

而這部份,其實有很多層面,譬如我也放棄過某些書籍,明明是崇拜老師推薦的好書,我卻怎麼樣都讀不下去。因為書的內容,跟我的心之所向牴觸了。我的心之所向是「照顧家人、小孩、自己」,我最困擾的其實是與母親的相處,而不是自我改變的書籍。

有時候是牴觸心之所向,有時候是牴觸心之所向的「優先順序」。譬如你們有發現我的心之所向中的「我」,是不是擺在最後頭,其實我是個比較關注在別人的人,比較少關注自己。當我滿足了家人、小孩…然後我才能投入在我自己,最缺最痛的那塊如果沒有達成,是沒辦法往後走的。

這其實就像馬斯洛的需求理論,最底層的需求如果沒有被滿足,是無法往金字塔上層前進,就像每天都困苦飢餓的人,怎麼會去想今天要喝什麼飲料。

就像臉友跟我聊說「我必需是個盡責的媽媽,但我讀不了育兒書」,因為臉友最優先的其實是「照顧自己」。臉友擔憂說「我好像是個自私的母親」怎麼可以只想到自己。其實只要我們最優先的心之所向被關注了、被照顧了,當它吃飽了,絕對會想到你的孩子,因為你其實很愛孩子,只是不小心忘了自己。

所以,找尋心之所向的困難點,在於你要對「自己坦承」。我當初放棄那件事是為什麼?有時候真正的原因,你都譴責你自己這樣想,所以會很難找到。

如果找到了「心之所向」,是「自我(進步)」,那方法就很多,不一定是讀一本書。有時候是因為讀書牴觸了你的另一個心之所向,譬如說「每天讀書1小時,就沒辦法陪孩子」,而你讀書又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慢慢消化,所以就卡住了。所以你可能把孩子相處的時光,看得很重要,有所犧牲到,就會放棄了。

也許這時候,花費比較高的單日的實體課程,就是你的另一種選擇,都是進步,只是方法不同。

找到心之所向最大的好處,就是事情變簡單、學習不焦慮,很清楚的知道什麼事情「可以直接放棄」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初心者聊寫作

Next
Next

初心者聊職場 談瑣碎工作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