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來自專注力,專注力來自內在穩定
從小我就不是聰明的小孩,我當了36年半調子的普通人,就在37歲的時候週遭開始有人稱讚我「思考很快、頭腦很好」,而我自己也發覺了這件事,所以意外的發覺「我們從小到大說的聰明」,其實就是思路連結的速度,而決定思路連結的速度,其實是「內在穩定」。
我們可能以為我們的大腦,就跟電腦的CPU一樣,如果運轉的不夠快,那是因為CPU的容載已到上限,如果我不夠聰明,那一定是我的腦力不好,也許覺得這輩子沒救了,又也許會去嘗試看看補腦的健康食品。
像我,我就是覺得我的腦力沒救了,天生大概就是只有這種的思考等級,考試大約就是60分~80分不能再好了,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。而像我這樣的普通人,卻漸漸的開始有人要找我討論事情,有人對我說「你這個觀點」很不錯。
「這樣的轉變」就讓我常常在想「到底我做了什麼」所以轉變了?
後來,我覺得具體來說,就是我的「內在穩定」了。我是在接觸心理學的課程時,才發覺到「我們每個人的大腦」連結訊息的「速度非常快」。而且,當我接收到外部的訊息的時候,大腦經常「不是在」處理那個外部的訊息,而是在處理大腦以前累積的訊息。
所以學了新的東西,大腦想的可能不是「新東西好好用」,而是「新東西如果失敗了”怎麼辦”」,當如果我們有察覺到「大腦真正在想的東西」,而去理解「為什麼擔憂失敗」,再去找到「失敗記憶」的源頭,去好好認識過去失敗的自己,好好的安慰擁抱那個曾經的自己。
那麼,在下次學習新東西的時候,大腦就會穩定的做建構新知識的運作,而不是在抗拒與迴避。
所以我的過去到現在,真正扭轉最大的那個「點」,是在接觸心理學的時候,嚴格來說不是什麼正派教程的心理學,只是透過心理學的觀點來重新認識我自己,以及我生活的每一時段,那份從心裡醞釀出來的感覺,是為什麼?
然後,我開始覺得記得住比較多的事情,也能夠專心不受干擾的想事情,彷彿人生第一次覺得自己是聰明的。我自己覺得「腦力」應該是不可能改變,改變的只是「不再花費不需要的腦力」在自己也沒意識到的地方,讓大腦繞路的消耗的能量。
那就像是絮亂的衣櫃,你想找的那件衣服,總是需要翻箱倒櫃,花費時間,最後也就放棄了。但如果衣櫃整理整齊,你就能很容易的找到你想要的衣服。而大腦也是,當思路在連結的時候,少了潛意識多出來的干擾,思考就會走的很快。
曾經讀過的東西找得到了,就會覺得記憶力好了,記憶力好了就會感覺自己聰明,大腦的專注是在於「我到底是專心想眼前的問題,還是想的是以前的干擾」,干擾其實很不容易被發覺,但你可以去感受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