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心得「過度努力」

我覺得讀「心理成長」的書籍,是一種很平淡無痕的境界,它不像我們讀的一些工具書,在讀完的時候,你會有一個具體說得出來的改變,譬如說學會了寫作技巧。而「過度努力」是一本心理成長的書籍,讀的時候淚流滿面,讀完的時候,其實具體說不出「自己那邊改變了」,但是深思熟慮的去想,會發現自己又更「鬆開」了一些。​

我是在辛苦的家庭長大的。在我的成長過程中,曾經被歧視「妳家單親」,那個主觀的批判是說「所以妳一定會有一些想法是錯誤的」。當接收到這樣的批判的時候,其實也有一方的聲音說「妳好努力,能這樣生存下來,不容易」。​

一直到這一年來,我開始接觸心理學層面的課題,也去諮商探索過往,我才知道當年那樣的歧視,其實也並沒有錯,因為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經驗,就真正的形塑了「我們的現在」。​

而我提起這段往事,並不是想說「單親家庭」是種原罪,而是想傳達在我自己的歷程中,原來曾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,並不是種「錯」,而是一種「養份」。讓那些自己經歷的故事,成為養份的關鍵,是了解那些「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」。​

而「過度努力」這本書,就是探索那些「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」。​

▌讀起來很慢的書​

這本書字不多,但我讀了好久。並不是因為沒時間讀,而是因為讀起來「走走停停」,有時候停下來思考自己,有時候是「還沒準備好碰觸」,還沒準備好要碰觸自己的「內心」。​

這是本會碰觸自己內心的書,看的都是別人的故事,但總是看到淚流滿面。你會覺得說「明明我的故事跟這八個故事又不一樣」為什麼還要流淚?,我們的故事可能跟八個故事不同,但是碰觸的情緒卻是同一個。​

我有時候,在哭到不能自己的時候,想起了自己的故事,而展開了自我探索,探索結束之後,就是一種平淡無痕的境界,可能會覺得說「探索這些要幹嘛」,我好像並沒有得到什麼啊?​

而其實得到的東西是「不再失去什麼了」,當我探索完一個內心故事,我就不再因為「從前發生的事」而在「現在這個時間點」感覺到又重複的為了某一件事,消耗內在的能量來壓抑自己。​

當自己不再「消耗內在能量」,就像不會漏水的水管,我有多少資源,我就能用到多少,而不是有一部分「浪費流失」了。​

▌看得見別人的困難​

探索自己內在的時候,也學會了看見別人的困難。一年前的自己,對於那些發生在自己童年的故事,是這樣看待的「我的爺爺跟爸爸都是壞人」,我的爸爸是因為年輕時被朋友帶壞,才會染上酒癮,而後來對我們家暴。​

從「壞的、不好的」行為去認定「他們會做這些壞事,是因為他們是壞人」,而後來發現的是「他們都是受傷」的人。​

爸爸對我的暴力行為,其實他兒時也承受了相同的對待,爸爸其實承襲了爺爺的情緒行為,而爸爸並沒有因為肉體的長大,而心靈內在也長大成人,只是一位「外表大人,內在小孩」的人。​

「過度努力」的八個故事,我總覺得也是在告訴我們,我們周遭遇到的人,背後可能都有個「困難的故事」,而我們可以學著,當一位看得見「別人困難的人」。看得見別人的困難,也不是去指點說「你就是原生家庭創傷啦」,而是「我懂你大概怎麼了」所以我不會「因為你的情緒而被牽引」。​

當真正的懂了的時候,既不指點、也不指責、也不忍耐,就像我們不會去對掛在天上的太陽說「欸,你曬傷我了啦」,因為每一個人的「過去有故事」,都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。​

▌真正的堅強,是承認自己的「脆弱」​

我還在這本書中讀出了一個體悟,那就是「事情是兩立的,而不是只有絕對」。但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,卻漸漸的去形塑了一種思考,我們必須無限的堅強,而不允許脆弱。​

書中的「完美媽媽雅雯」發現了自己其實渴望父愛,我在讀的過程中,也發現了自己其實也是渴望父愛,所以雅雯哭了,我也哭了。​

我的爸爸只會傷害我,當他與媽媽分開,其實對我而言是終於感覺到「日子不用在懼怕」,不用懼怕爸爸下次什麼時候要揍我。​

這樣的自己,怎麼還會去期待父愛?期待父愛就彷彿背叛了媽媽,也背叛受傷的自己,所以我必須隱藏這個期待父愛的心,才能夠壓抑住內心那個覺得「好丟臉,我的爸爸好糟糕」的那種羞愧感,還有「為什麼,我沒有別人有的爸爸」那種自卑感。​

當我發現到,自己其實是用著「我不需要」,來讓掩飾自己「期待父愛」的時候,才發覺了「渴望擁有父愛」是一種本能。當我不壓抑自己的期待,也不壓抑自己覺得「沒父愛」是種羞愧感的時候,我接受了自己的脆弱。​

到那時候,我真正的放下了,也接受了自己「你不是不值得被愛」那只是生命的一個經歷。我才感覺到這是真正的堅強,堅強是來自我們承認自己的脆弱。​

所以,我允許自己的脆弱。​

▌明白的時候,不是要去行動​

探索那些「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」並不是要去行動,就像我發現自己期待父愛,只是一種了解並承認內在一個感受,一種自我接納。​

而我並不可能因為說了「我期待父愛」而像電視劇般的來場「千里尋父」與自己的父親和解,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,為的是自己,而不是世俗覺得我們「接下來應該如何」。​

所以不需要覺得懼怕,不要懼怕那個過程就得要按照別人說的那樣來進行。就像我當初很懼怕,如果我承認渴望父愛,我就得再跟爸爸生活。​

「探索自己」不是為了孝,不是為了順,只是為了我們自己,讓我們不再因為過往「我們無法決定的事情」而一次次的消耗內在的靈魂,讓自己的靈魂,可以重新為了自己而活。​

這是我在探索自己內在時,曾經有過的恐懼「害怕改變」,其實「內在探索」走過去的時候,是一種好像什麼都沒變,但也都變了,改變的只是自己的「人生系統」。​

.​

.​

.​

最後,這篇心得文章是我近期寫了最久的文章了。我一直想寫出來的,其實是「別懼怕探索我們自己」還有我自己讀這本書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感觸。也許這本「過度努力」可以當作探索自己的開始,當你讀出自己的眼淚的時候,不妨想想,那也許是你人生中的「課題」。​

Next
Next

讀書心得 「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