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車課教會我的事,團隊強不是個人強

先說,這不是一篇「在職場呼風喚雨成功的故事」,是怎麼落實火車課學到的心法「在自己家裡的故事」。​

家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團隊,怎麼組織家裡各種能力表現不一的成員,讓家裡的人都能動起來,自動自發的願意做家事。而「家事」怎麼「動起來做」,就如火車課說的那樣,不是溝通、不是拜託、不是提醒,而是怎麼做「判斷最少」。​

我兒子的玩具數量「超級多」。看到玩具多,各位先別急著說「斷捨離」,也先別急著說「我才不會給小孩買那麼多玩具」,一個家會有這樣的現況,通常不是幾個原因所導致,背後其實會有許多複雜的因素,說到這兒「在職場面對的問題」也是如此,你看到了一個問題,但你會發現背後有更多的問題,牽引著這個問題無法解決。玩具多,在我家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。​

而我想要解決的是「整理玩具」的問題。​

在我家,我是上班媽媽,3歲的兒子由阿嬤(我媽媽)在家中照顧。家中的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負責的家事,「整理玩具的家事」是阿嬤的家事,但是阿嬤要不是「收了也不整齊」,或是轉而指說「是孫子太皮」總是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。這就像我們在職場那樣,分工好的工作職責,如果有人沒辦法達標,就會有另一個人必須代勞,那就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。​

所以我每個週末假日,幾乎都要犧牲休息時間在整理玩具,恢復家裡的整齊。而我總是默默有點「埋怨」,我老媽既不用煮飯也不用掃地、浴廁還請清潔人員來刷,只是收玩具的家事,有這麼難嗎?​

於是教了非常多次「收納物品」的方法給阿嬤,家裡依然還是逢「上班日」就成了玩具散落的廢墟。「收了也不整齊」的阿嬤,心理也覺得委屈「我有做、我有收」是你們年輕人太龜毛了!,而這就是一個小小的團隊衝突。​

而火車課告訴我說「局不強,不等於整體強」,還有分析、分工、分段。​

我一開始是思考,交付阿嬤「整理玩具的家事」是否是不適當的,而開始觀察阿嬤帶孫的一天,就像我說的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事,阿嬤帶孫的過程中,額外的家事是相當的少,而阿嬤也有能力上的限制,譬如不會操作洗碗機,所以家事分配的上,整理玩具怎麼看,都還是阿嬤比較適合的家事。​

但是阿嬤收玩具,就是「收了也不整齊」。而我就像我家中的「大神」所有的家事幾乎我都能做,而且都做的很好,我能將玩具收納整齊,是因為我有快速分類判斷的思考模式,還能善用收納盒,將各類、各組玩具都整齊的歸位,積木不會跟玩具車裝在一起,玩具車不會跟扮家家酒裝在一起,A品牌不會跟B品牌裝在一起,「我」真的很厲害。​

但「局不強,不等於整體強」​

全部都我來做,我最終只會埋怨,埋怨他人「這麼簡單的事,也做不好」,累的半死也過的不開心,所以「有人、有人力」就要想辦法發揮。​

於是我面對散落各處的玩具,思考著火車課的心法「判斷最少」,於是找來了三個大籃子,一個籃子跟阿嬤說這裡裝車子,摩托車、水泥車、機器人車通通都丟進去,另一個籃子裝扮家家酒的道具,還有一個籃子,只要判斷不是車子,不是家家酒的道具,就通通丟進去,放棄了分品牌,放棄了分整組的收納方式,用阿嬤可以判斷的分類做「分類」。​

於是我下班之後,家裡變整齊了,原來阿嬤不是做不到,是原本的分類太複雜。​

最後,我又成功的學而實用在自己的生活。聽說搞得定自己家的人,職場也不會太差。希望我也能持續的好好運用所學,在自己的工作之上,讓自己有機會能挑戰更多的事物。​

小小分享​

187494293_10208818124927225_3508153355067899831_n.jpg
Next
Next

閒聊原來不難,方法都整理好了